縱觀 建筑砂漿的發展歷史,人類何時初次以生石灰和水混合作為天然石材之間的膠黏劑并應用于建筑工程中,現在不得而知??茖W考察證實,石灰砂漿的應用已有7000~14000年的歷史。在東土耳其卡耶尼的考古挖掘中,發現了用石灰砂漿黏結的水磨石地面。對該出土文物的年代評估是公元前12000~公元前5000年之間,也便是說,距今已有14000年。古歐洲的大建筑家格里星(Griechen)在他的許多重要建筑中都使用石灰砂漿,例如建于公元前450年的雅典城墻和建于公元前400年的普尼克斯(Pnyx)城墻。老佩爾加蒙(Pergamon)在1911年對一種有1800年齡期的砂漿進行研究,分析結果表明,所用石灰是由海洋貝殼燒制的,為了石灰漿化,在砂漿中加入砂和礫石,還加了一些貝殼。在20世紀50年代, 各地使用的全部是現場混合砂漿,即將無機黏結劑(水泥等)和骨料(石英砂)分別運輸到工地,然后按照適當的比例加水拌和使用。20 世紀90 年代,歐洲發達地區的新型建筑砂漿使用率已達到90%以上。
在我國,至今還可以看到的聞名于世的中國萬里長城,其黏土磚砌筑材料用的便是“砂漿”,這種砂漿是由黃麻,糯米,黃泥等混合而成的。后來人們使用較早的膠凝材料——粘土來抹砌簡易的建筑物。早期,農村使用黃泥、石灰、砂混合來砌筑建筑物。我國的新型建筑砂漿技術研究始于 20 世紀 80 年代,直到 90 年代末期,才開始出現具有一定規模的新型建筑砂漿生產企業。